“合肥市政府2014年出台的‘借转补’企业扶持政策由‘事后奖补’转变为‘事前预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减轻了企业资金负担,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如是评价合肥去年开始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
根据2014年政策中的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条款,去年该企业获得“借转补”资金273万元。2014年,企业产量比2013年上升4%,先进设备的引进使产品品质不断提升,配套客户中国外知名汽车品牌所占份额扩大,出口量上升了12%。
像佳通轮胎这样,受益于合肥产业扶持政策的工业企业不胜枚举。今年合肥出台的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政策,则有望使更多企业受益。
新引进项目达3000万元即可获补贴
为增强对中等规模工业投资的拉动,2015年版合肥市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降低了新引进工业项目的补助门槛。其中规定,对列入《合肥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单个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新引进工业项目,按照固定资产计划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而去年,新项目要获得该政策资金补助,需要达到5000万元。
根据新政策,今年,合肥继续实施百家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工程。对约定2015年发展目标(产值或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完成当年年度考核目标任务的分别给予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资金支持,并对超额完成当年年度考核目标20%以上的企业,再给予管理团队50万元一次性奖励。
大力支持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现代城市的基本特征。
合肥新出台的工业发展扶持政策,增加了对“宽带合肥工程”建设的扶持政策,通过招标采购确定运营机构,在城区重要公共区域开展无线网络免费接入服务,全面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同时,为促进网络化、信息化应用发展,深入推进“翔计划”工程、工业云服务平台、两化融合等众多信息工程建设。其中,无线城市建设将在城区重要公共区域开展WiFi免费接入服务,政策补助资金由市本级与各县(市)区、开发区按照5∶5比例分担(具体方案另行制定);鼓励“两化融合”服务机构免费为工业企业提供IT项目顶层规划设计及培训服务。
对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标准认证的企业,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当年评定的国家级“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或服务机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当年评定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运用政策推动节能减排
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聚乙烯醇生产企业,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化工化纤建材联合企业。2014年,该企业技术中心成功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根据相关政策,合肥市兑现了100万元奖励资金。今年,该企业初步拟定了21个研发项目,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对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合肥仍将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除此之外,对列入《合肥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且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将按设备投资额1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助。其中,对智能语音、公共安全、智能制造、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节能环保、光伏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及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按设备投资额12%给予补助;对投资总额不低于200万元的“智能工厂”项目,经认定的“数字化车间”项目,按设备投资的12%(包括软件)给予补助,项目建设期原则不超过1年。
值得一提的是,新政策降低了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奖补政策的条件限制。将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竣工后年节能量达到500吨标煤的限制性条件,降低到300吨;工业以外项目则由100吨标煤下降到50吨,以适应整个节能技术改造工作向深度挖掘的需要,促进企业节能技术创新改造的积极性。为保证节能目标的顺利实现,2015年新政策中还引入了能耗在线监测、重点能源企业审计等多项举措。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对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建筑、交通、商业旅游、公共机构等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能源审计。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